栏目列表
省科协:关于印发《2024年湖北省科协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鄂科协办〔2024〕15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科协、企业科协、院所科协:
现将《2024年湖北省科协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年3月6日
2024年湖北省科协科普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科普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科协十大精神,围绕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湖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任务,以《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为主线,狠抓科普“三基”工程(即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支撑),注重“四个”结合(即与科技前沿技术展示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改变生活的体验感;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提升科普的魅力感;与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相结合,提升科普的参与度;与最新信息化传播方式相结合,提升科普的覆盖面、影响度),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凝聚科普力量、彰显科普作为、展现科普魅力,进一步推动湖北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贡献新力量。
一、狠抓政治引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和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省建设贡献科协力量。
2.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星偶像、“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精神“三进一上”(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网上上线)、科学家精神调研等活动,全年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不少于12场。举办湖北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涵养优良作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加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院士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组织院士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3.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组织召开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科普工作会议,加强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内部联动,形成推进全省科普事业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全省各地科普资源、人才、阵地优势,积极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走深走实。面向广大农民,办好农函大培训,实施“百会进千村”、“万名大学生入万户”计划。面向青少年,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育苗工程”,实施“英才计划”“楚才计划”,培育青少年创新后备力量;精心策划第38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办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协调开展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湖北赛区)等赛事;积极开展科普助力“双减”,组织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等活动,举办100场科普巡回报告,组织200所学校参加太空种子种植。面向城镇居民和公务员队伍,深入开展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活动,进一步推进科普进党校、进机关,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面向老年人群体,充分发挥省老科协作用,强化与电信、银行等机构网点协作,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加强老年人科普教育;围绕营养健康、数字素养、银龄科普等主题,及时开展系列宣传,提高老年人的科普意识;发挥老科协队伍优势,推广适老化科普知识,形成“以老带老、银龄互助”的特色模式。及时公布和用好2023年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总结推广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经验,加大管理和支持力度。
二、狠抓基本阵地,开展科普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4.加强科技馆主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全国、全省科技馆免费开展试点补助项目,按照《湖北省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省科技馆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市、县科技馆新馆建设和老馆升级改造,力争全省科技馆年接待观众超400万人次。提高省科技馆全面开放能力,节假日每天个人预约门票达1万张,实现全年接待观众120万人次。继续实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探索开展集中行动、联合行动,扩大影响力。推进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着力提升共建共享普惠的基层科普供给能力。依托湖北省科技馆联盟资源优势,加强对省、市、县科技馆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承办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
5.打造科普专业化场馆。深入挖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具备科普展教功能的场馆资源,通过完善科普设施、提炼科普元素、丰富科普内容,逐步实现科普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发展,让科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趣味性,进一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科普需求。积极探索科普场馆、科技场所等资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快捷传播、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新时代科普生态。
6.继续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湖北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项目,建设湖北省特色产业基地93个、湖北省科普惠民社区(村)72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学校40个,不断丰富全省基层科普资源供给,逐步解决基层科普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扎实开展湖北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绩效评价,推进科普项目资金使用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7.提升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实施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提能资助项目。总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经验,健全科普组织体系、完善科普软硬件条件、加大科普活动组织力度,提升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加强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导和帮扶,实施动态管理和逐级培育,推进科普教育基地梯次化发展。发挥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作用,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提升科普工作人员能力,提高各科普教育基地团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组织联合展览活动,让优质展览资源流动起来,提升联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狠抓基本队伍,开展科普人才能力提升行动
8.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推动科技志愿服务进农村、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学会、进企业,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报告、农技服务、义诊咨询、应急科普、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力争全省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跨上新的台阶。用好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广大科技服务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在平台注册,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并上传活动信息、发表活动感言、报送活动总结,提升科技志愿服务影响力和知名度。
9.推进基层“三长”建设。强化项目支撑和赋能培训,发挥基层“三长”的特长和优势,助力学校、医院、农技站的科普潜能释放。不断增强基层科协“三长”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注入强大科技动能。
10.加强学会科普工作。把科普作为“党建强会计划”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党建+科普”特色活动,示范带动一批学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助力科普惠民。鼓励学会开展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民营养周等主题科普活动,推动学会科普工作“六进”,广泛动员学会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创作优秀科普作品。持续实施“科技创新源泉工程”,聚焦学会科普能力建设,鼓励更多的学会参与和重视科普工作。
11.发挥高校院所科协作用。与高校院所科协共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室等工作平台,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广大教师、学生参与。指导和培育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引导高校院所优质资源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组建高校院所科技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12.发挥企业科协作用。依托企业展厅、展览馆、数字艺术馆等阵地,以技术科普方式,提高公众对行业的认知,把场馆变成企业品牌宣传的阵地。完善专家工作站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从企业紧迫需求出发,开展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科学普及,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围绕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参与科技攻关、科技立项,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3.深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湖北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团队、产业顾问组作用,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六大行动”。优化提升科技小院工作,成立湖北省科技小院联盟,打造一批“最美科技小院”,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推动全省科技小院建设。
四、狠抓基本支撑,开展科普宣传提升行动
14.举办特色科普活动。高质量组织2024年全国科普日湖北主场活动和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湖北分赛区选拔赛,举办“科普亮宝会”、“科普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开展“2024年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2024年湖北省十大科普活动”、“十佳科普原创作品”等评选活动,积极参与中国航天日、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防灾减灾日、全民营养周等特色科普活动,带动全省各地科协系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万场次以上。利用湖北省科普专家库的智力资源,开办“荆楚科普大讲堂”100期以上。支持各地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普品牌,定期评选一批活动经常开展、科普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广泛的科普品牌。
15.开发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坚持本土原创科普发展道路,吸引一线工作的科学家投身科普,依托科技成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做全方位的科普传播。加大院士科普力度,总结推荐武汉院士科普工作室建设经验,开发一批院士科普精品作品。
16.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强门户网站、抖音、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大宣传矩阵建设,建强“天天科普”品牌。依托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资源,发掘、培养、聘任一批科普专家(达人、大使),科普湖北云等网络平台发稿不低于1000篇,增强科普传播的渗透力和覆盖面。推广科普中国平台应用。组织对第六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宣传。